返回数字报首页 > 2025年01月09  星期 > A06版-健康 > 正文
 [字号   ]   
高中生失眠,一查竟是抑郁症
心理专家提醒:孩子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

热线故事

15岁的小周(化姓)是我市某重点中学一名高一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是班里学霸,课堂上,老师提问,他总是高高举起手,争着回答。小周的组织协调能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展现,班级、学校组织活动,他积极参与,排练节目、布置会场,他安排得井井有条,老师同学都非常信任他。亲朋邻居见到他,都会夸赞:“这孩子又懂事又机灵,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然而,一进入高中大门,学业压力骤然变大,小周很难适应。

慢慢地,小周的话变少了,以往饭桌上,他会兴致勃勃地和父母分享学校趣事,可如今,他总是默默低头吃饭,父母询问也只是敷衍几句。周末家庭聚会,大家欢声笑语,他却独自坐在角落,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

课堂上,曾经那个踊跃发言的小周不见了。老师讲课时,他眼神游离,思绪不知飘向何方,被点名提问时,常常一脸茫然,引得同学们注目。一次数学测验,他竟对着试卷发呆许久,好多简单的题目都答错,成绩一落千丈。老师找他谈心,他只是紧咬嘴唇,一言不发。周末,同学们喊他去打球,他也总是拒绝。

起初,家人只是察觉到小周经常唉声叹气,以为是高中学业重,孩子太累了,并没有放在心上。最让家人担心的,是他愈发严重的失眠。明明白天学习很累,可深夜小周却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脑海中不断出现白天没解出的难题、老师的批评、下滑的成绩。好不容易睡着,稍有动静就惊醒,醒来后冷汗淋漓、心跳急促,只能睁眼到天亮。

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忙带着小周去市内某医院检查。诊断结果如同一记重锤——抑郁症。之后,小周虽按时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可病情并未好转,依旧整天犯困、乏力,无精打采。

一次偶然机会,小周的父母了解到市中医医院“蒲公英心理热线”,便尝试着拨打电话0719-8797153咨询。随后,他们来到市中医医院寻求帮助。

专家解析

“这孩子刚来的时候,说话声音很小,全程跟我没有眼神交流,通过舌诊,我发现小周舌淡、舌边有齿痕,舌尖红,舌苔白腻,脉象虚弱。”结合小周病史,市中医医院医学心理中心主任钟梅为他做了相关检查,确诊为抑郁症(重度)。

钟梅为小周制订了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叮嘱家人坚持治疗,多给予孩子关爱理解包容鼓励。

在小周及家人、医学心理病区团队共同努力下,一个月后复诊复查,小周的抑郁程度已转为“轻度”,脸色也红润了,一改之前的沉默寡言,主动与医生打招呼。舌诊发现,舌苔也有所好转,医生将他服用的西药相应减量。

钟梅介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不同于成年人的抑郁,青少年的抑郁更具隐蔽性,有时会出现不明原因的症状,如头痛、肚子痛、恶心、乏力等。有的表现出社交退缩,比如不想上学、不和同学接触等。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往往被低估,诊断及治疗率也相对较低。有的即便诊断出来了,家长常常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孩子的治疗没有及时跟进。

钟梅提醒,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学会倾听,引导孩子表达,倾诉本身就是一种疗愈方法。家长在倾听的过程中尽量保持中立态度,不要否定孩子的观点或者讲大道理教育他。其次,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家长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一起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多带孩子出去散散心。当发现孩子情绪低落、兴趣爱好减退持续时间超过2周,影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比如不能上学、不能人际交往等,尤其是如果有自杀倾向,一定要及时就医。记者 叶楚榕

本期推荐新闻
关于我们网站团队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秦楚网(10yan.com)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社 
编辑部:0719-8118833 广告部:0719-8118988 技术部:0719-8616541 
推荐显示设置:1024像素*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