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家税务局退休干部 市财贸中心研究组成员 韩群
1973年10月至1976年9月,我在竹山县原宝丰区双丰公社四大队 (深沟大队)驻点。当时我26岁,风华正茂,如今40多年过去了,我已年过七旬,从单位退休了。但当年的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这段经历对我来说非常美好,使我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改造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后来在做人、做事上受益终生。
1973年,我如愿下农村驻点,遇到了人生好老师
时间回到1973年10月,全国上下认真贯彻毛主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重要指示,湖北省财政厅布置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具体抓好落实。郧阳地区财政局 (财税合一)决定由地区局、县局、区财政所在竹山宝丰三级财税部门联合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综合试点。1973年冬,地区财政局副局长黄克勤,科长杨纹纲、代学森,竹山县财政局由我和股长何忠东,宝丰财政所所长刘衍道等同志组成12人工作队进驻当时四大队(深沟大队)。
双丰公社四大队原是宝丰财政所支农点,有11个生产队、1个茶场,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水田1100亩),住有400多户1800多人,其中500多位劳动力。作为地、县、区三级财税办点,这支三级工作队由我负责。
我当时任竹山县财政局副局长不久,很想到基层锻炼。因为我从小生长在县城,196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待在局机关,没有接触过农村工作。现在,要领导这支工作队去开展农村工作,我有些信心不足。幸运的是,我遇到“外援”帮助。刘衍道时任宝丰财政所所长,他从公社主任调到财政所,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我拜他为师,他辅助我开展工作,热情地给予帮助,成为我得力的“参谋长”。我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精神、工作方法,逐步了解农村、农业、农民的现状和发展,也懂得了农业生产等方面知识。虽然工作辛苦,但我们在一起十分快乐。
如今,刘衍道虽已离世,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我工作上的好老师、好朋友。
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老婆生孩子,我只回家了一天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农村很落后,农民很贫穷,农业发展很困难。我们首先深入下去,摸清双丰公社四大队的基本情况,针对当地山、水、田、路作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规划,采取长计划,短安排。针对该大队连续几年吃国家供应粮,每年达10多万斤的情况,我们一是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二是白天组织社员翻地,挑土修堰、修路,运回春播良种、化肥,适时完成春播生产,晚上开会,整顿生产队班子及清理财务。
工作队员两人一组,分住到各生产队的农民家里。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土房,一个小窗户,通风不好光线暗,一张木床,一床盖被,就这样我在农民家里安家了。我每年在这里住10到11个月,一般正月初五到队,腊月廿八回家过年。
1973年腊月初,电话打到宝丰财政所,说我妻子生了二儿子。接到通知,我3天后回家住了一天,又赶着回队了。那个年代,各单位领导班子基本上是一正二副,除留一人在机关外,其他都服从县里的中心工作。竹山县是湖北省财政厅扶持的全省11个发展多种经营的重点县之一,我除了每年初参加由湖北省财政厅在英山、罗田县召开的会议外,常年工作在大队,基本上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上,我们吃“派饭”,一天三餐由生产队安排在贫下中农家里就餐,每餐付半斤粮,一角五分钱。社员纯朴热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们的生活很苦,但他们做豆腐,有时还加鸡蛋,尽量调剂我们的生活。我们趁着吃饭的机会和农民聊天,交流感情。
大干三年,摘掉七年吃供应粮的“帽子”,人均产粮780斤
当时全国学大寨,竹山县号召驻队干部每年劳动100天,每人发一本劳动手册记录劳动日。我们在“三治”工地(治山、治水、治土)一道起早贪黑、夜以继日地抢收抢种,治山改地。工作队员思想淳朴、吃苦耐劳,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大队干部信任我们,老百姓和我们也有了感情,因此,我们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
与群众感情融洽、目标一致后,我们提出了在保证粮食生产逐年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以茶叶为主的多种生产项目。1974年秋,公社组织兄弟大队支援,投入1000多个劳动力,经过半个月的治地大会战,整理出标准茶梯田60亩。由于8月1日开工,这里被称为“八一地”。接着,从竹溪龙王垭茶场购回茶叶苗,及时栽植,使荒山变成绿油油的茶园。
我们工作队依靠大队党支部,带领社员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全大队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1.3%,摘掉七年吃供应粮的“帽子”,并向国家交公粮4万斤。从1974年的初战和1975年、1976年的两年多决战,大队建成标准茶园450亩、苹果20亩、蜜橘20亩、梧桐籽150亩、松杉500亩,治理旱涝当家地200亩,复修渠塘7口、堰渠6条,砌石岸1163条81745米。1976年,大队人均产粮780斤,实现人均多种经营收入200元的目标,达到“人平一亩机耕田”的要求。当年,生猪存栏平均每户1.5头;建养猪场3个、羊场2个、加工机房1个;建沼气池11个、示范新农村一处……经过几年奋斗,大队有了明显变化,当时地区财政局组织其它县兄弟单位来参观学习。
40多年来,我和大队群众的感情一直记在心间
3年住队期间,我们以身作责,扎实工作,苦中有乐,讲奉献不讲享受。有一次,在四小队工地晚上加班,睡觉时我们工作队5个人挤在一间房里,只有两张木床、两床盖被。我安排两位老同志睡一张床,我们三个青年人挤一张床。其中的一位年轻人现在已退休,他就是十堰市老龄委原主任毛光全。黄克勤副局长(后来任地区财政局局长、省税务局总经济师)每次来队,我们两人总是睡一张床,盖一床被子,感情非常好。这段艰苦奋斗的经历,不仅锻炼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受到良好的社会教育,培养了我们同劳动人民的感情,还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多数走上不同的领导岗位。
在双丰公社四大队的驻队岁月时常浮现在眼前,我虽然吃了一点苦,受了一些累,却在人生起步阶段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石,农民勤劳朴实、知恩图报、善良本分的精神和品德影响了我。我离开双丰公社四大队40多年,但我与他们的缘分没有断,每隔几年我都会回去走一走,看一看。2016年清明节,我专程又去看望他们,当年共同战斗的村干部基本都不在了,我又去看望当时的住户家。那几年,地区领导、县局及财政所几批干部先后住在他们家,他们始终热情地为我们服务,付出了很大牺牲,不图任何回报。如今,住户家的老人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其中的老农民李家柱双目失明,他站在我身边,用手摸着我的头,对我说:“你也老了,头发没几根了。”我说:“当年驻队时,我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今天在您面前的我是个年轻的老头了!”他们全家都笑了……
我和农民们的这份情谊永远保留在岁月里,镌刻在心间,历久弥新。40多年过去了,双丰公社四大队的群众至今没有忘记当年我们这支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