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数字报首页 > 2025年06月09  星期 > A07版-世相 > 正文
 [字号   ]   
网红玩具暗藏隐患

网红玩具迷你棉花糖机带电部件缺乏足够防护。

近期,网红玩具“捏捏乐”的质量安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捏捏玩具作为一种可揉捏、挤压、慢回弹的解压玩具,凭借其可爱外形与软糯手感,迅速风靡年轻群体和儿童。

这类“披着可爱外衣”的玩具往往价格低廉。据检测,不少产品的甲醛、挥发性有机物严重超标,正成为危害青少年健康的“隐形杀手”。

■综合新华社、《新民晚报》

“三无”“捏捏乐”频现校园周边

近日,网络粉丝超百万的捏捏玩具博主“有只猫叫小朋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癌症诊断书,引发捏捏玩具是否安全的话题讨论。

捏捏玩具是现下流行的一种硅胶材质的慢回弹类解压玩具,外形多为软萌的蛋糕、动物或卡通形象,被称为成年人及儿童的“情绪解药”。

记者走访多个学校周边的文具店及连锁文创店时看到,捏捏玩具成为文具和文创店的“标配”,各种造型、大小的捏捏玩具摆满了柜台,到放学时间常有孩子们围在一起选购捏捏玩具。

店员表示,捏捏玩具的购买群体主要以年轻人和孩子为主。“大部分是学生来买的,要不就是带着家长来买。”店员说,消费群体多以未成年人为主。

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表示,“捏捏乐”玩具的材料主要以硅胶或者 PVC(聚氯乙烯)、TPU(热塑性聚氨酯橡胶)为主,它在加工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使用胶粘剂、胶水等物质。这些物质如果是劣质的话,会挥发有害的物质,对儿童健康有很大危害。

知名测评博主“老爸评测”对市面上爆火的捏捏玩具进行评测,抽检的8款“捏捏乐”中,6款甲醛释放量超标,最高超出国家标准46倍;所有样品的 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也都超标,最高达到50倍。

包装齐全的玩具肯定安全?

走访调查中,记者发现多数家长认为从商超购买的玩具质量肯定靠谱;一部分家长愿意选择价格较高的玩具,认为“一分钱一分货”;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包装齐全的玩具,就能规避安全风险。

但不容忽视的是,即便通过合格检测准予销售的“捏捏乐”玩具,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仍不容小觑。根据我国现行玩具安全系列标准 GB6675.1-2014《玩具安全第1部分:基本规范》中,仅对8种可迁移元素(锑、砷、钡、镉、铬、铅、汞、硒)和6种增塑剂(DBP、BBP、DEHP、DNOP、DINP、DIDP)的含量有明确要求,并未对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VOC)等物质有明确的限量要求。

专家建议,我国玩具安全系列标准的涵盖范围应不断修订,对玩具中含有的危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有害物质应进一步明确限量。

“网红”玩具安全隐患大

“本月我们又接诊了一名3岁男童误吞‘水精灵’的病例。”北京儿童医院急诊中心主任黄柳明介绍,“水精灵”是一种直径几毫米的彩色珠子,主要成分为亲水性树脂,吸水后体积可膨胀数十倍“。“水精灵”在男童腹中滞留时间较长,不断泡发,导致肠梗阻,最终通过开腹手术才取出。

黄柳明表示,北京儿童医院接诊的玩具相关伤害病例中,“水精灵”和磁力珠最为常见。此类病例几乎每月发生,低龄儿童尤其需警惕。“若异物卡在胃部或十二指肠,尚可通过胃镜微创取出;一旦进入小肠,只能手术开刀处理。”他说。

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也发布了“儿童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计划”,以儿童“真煮”厨房玩具、迷你棉花糖机等为例,聚焦热销的儿童玩具和学生文具发布风险提示。

儿童“真煮”厨房玩具常包括加热源器具、迷你砧板、锅具器皿、刀具等部件。其中,部分产品含有酒精块和点火枪等高度易燃固体、气体,容易烧伤或引发火灾,不符合玩具安全标准。

同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要求,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应注明“食品接触用”“食品包装用”或类似用语,或加印、加贴调羹筷子标志。部分并未标注,不应作为食品接触用材料使用。

能用砂糖制作真棉花糖的迷你棉花糖机也很受孩子欢迎。然而,部分产品儿童能触及的带电部件缺乏足够防护,比如无可靠接地措施,存在触电风险。部分产品电源线无接地线、电源线规格低于标准,电源线容易损坏,存在触电、起火风险。

另一款网红解压“史莱姆”玩具也是孩子们的新宠。史莱姆玩具中的硼砂,是四硼酸钠的俗称,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在工业上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生产清洁剂、杀虫剂等日化产品。硼砂在与儿童娇嫩的皮肤直接接触后,可能诱发过敏反应;玩耍过程中揉眼睛,也容易造成眼部损伤。

如何科学选购,护航儿童健康?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送孩子一份安全礼物”选购提示,提醒家长们购买塑胶玩具、电玩具、金属玩具、乘骑车辆玩具等务必选择有“CCC”认证标志的产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玩具,避免选择有尖锐边角、小零件易脱落、弹射类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玩具;查看玩具的使用说明和警示标识,严格按照要求使用和保管玩具。

除物理伤害外,化学危害也需警惕。“长期玩甲醛超标、挥发性有机物超标的玩具,可能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主任王娜说。

针对家长选购玩具,黄柳明提出两大关键原则:一是“什么年龄的孩子玩什么样的玩具”,即严格遵循年龄分级,避免低龄儿童接触细小、尖锐或化学风险高的玩具;二是认准国家认证和标准,核对产品名称、厂址、执行标准及成分表,远离“三无”或有刺鼻异味、可能含挥发性有害物质的玩具。

问题玩具“零容忍”,监管必须敢于“亮剑”

玩具,承载着童年的欢乐,其质量安全不容丝毫妥协。科技进步带来了材料的快速迭代和玩具种类的极大丰富,这本是好事。然而,许多工业制成品玩具所采用的材料安全性,尤其是一些可能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新型材料、玩具,其潜在风险往往被忽视。

守护童年安全,监管必须敢于“亮剑”。一方面,要推动执法模式转型,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出击;另一方面,要加速完善和更新玩具及文具的安全标准体系,明确清晰的法律适用条款和处罚依据,彻底堵塞监管漏洞。唯有监管的利剑高悬、双管齐下,方能彻底清除问题玩具和文具的生存土壤。

专家呼吁要进一步建立完备且严格的玩具市场准入制度,在生产线上就杜绝有害玩具的产生,还应建立“黑名单”制度,倒逼生产经营者和网络经营者增强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自觉。

本期推荐新闻
关于我们网站团队 - 广告业务 -  网站地图在线投稿 - 合作伙伴
秦楚网(10yan.com)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社 
编辑部:0719-8118833 广告部:0719-8118988 技术部:0719-8616541 
推荐显示设置:1024像素*768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