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栋
本报讯 “早上一出门,我发现车的后视镜上又被贴上‘涉黄’小贴纸。”4月9日,家住城区林荫大道二号线附近的张女士气愤地说,“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
根据张女士提供的线索,4月10日上午8时许,记者前往天津路、林荫大道二号线等路段实地走访,只见停放在沿街公共停车泊位的上百辆私家车,其后视镜上均被贴上“涉黄”小贴纸。其中,一辆白色轿车后视镜上,旧的“涉黄”小贴纸尚未撕掉,新的贴纸又贴上。
记者随机扫描一张“涉黄”小贴纸上的二维码,手机随即跳转到一款色情社交App的下载页面。
住在附近的刘先生和郑女士也有着同样的遭遇。
刘先生称:“前段时间,孩子拿着一张‘涉黄’小贴纸回家,不停地问我这是干什么的。”他表示,成年人遇到这类情况,一般具备辨别能力,会直接将二维码贴纸撕掉。但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他们尚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孩子用手机扫描贴纸上的二维码,后果不堪设想。
郑女士抱怨道:“每天早上去开车时,车上总贴着一张‘涉黄’小贴纸,每次除掉这些贴纸特别费劲。最近这两个月,车后视镜一直被贴上这种小贴纸,都快被贴‘花’了,简直苦不堪言。其实,我们最担心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很多贴纸都粘在地上清扫不掉。”附近一位商铺老板透露,“我看见好多次了,晚上12点左右,有男的往这些车上贴‘涉黄’小贴纸。虽然附近有巡逻人员,但这些人行踪不定,很难管控。”
记者查询发现,类似现象并非首次出现。2024年3月初,市公安局茅箭区分局民警曾连续抓获6名深夜张贴“涉黄”小贴纸的违法行为人。这些人曾在凌晨时分,在北京南路、林荫大道等路段张贴“涉黄”小贴纸。
警方提醒,这些贴纸看似“涉黄”,实则是为电信诈骗引流,一旦扫码操作,便会陷入骗局。市民若收到类似小卡片,切勿被其中的“花言巧语”迷惑,以免掉入电信网络诈骗的陷阱。如发现相关小卡片,请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