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银行保险业的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业务品种不断丰富,综合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各金融机构靠前担当,积极作为,为构建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做出不懈努力。
■记者 王堂 通讯员 张坤
强化消保维权提升行业整体服务形象
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引导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行业整体服务形象向好向优。
渠道更畅通。由银保监部门牵头建立的消费投诉处理监管中心成为金融消费者维权的重要平台。通过电话、来信、来访、市长热线和网上问政等渠道接收的消费者诉求,银保监部门登记后第一时间转交给有关机构,督促切实解决好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各金融机构不断健全内部消保工作机制,确保消费者的声音得到及时回应。
监管更有效。银保监部门持续统计、分析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的投诉情况,每季度根据绝对投诉量、投诉量与业务量对比等数据,对各机构进行考核,再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督查和跟踪整治。同时,严格开展年度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工作,全方位评估,督促银行保险业持续优化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此外,银保监部门牵头筹建十堰市金融消费保护与纠纷调解中心,通过加强与人行十堰中心支行、司法机构、行业协会沟通协调,构建金融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
深化普及教育筑牢金融风险防线
去年11月,监管部门组织银行机构开展防范打击“非法校园贷”进高校专题宣传活动,各家银行快速响应,积极行动。建行上海路支行、农行源园支行在汉江师范学院设立网格化工作站,农行十堰分行营业部、中行茅箭支行在湖北医药学院设立工作站,工行、建行和交行进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设立网格化工作站,建行、工行、农行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服务站开展服务宣传……
防范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个人信息报告、支付安全、反洗钱、扫黑除恶……全市各金融机构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普及金融知识进万家”、打击p2p网贷、防范电信诈骗、“提升金融素养争做好网民”等全民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着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构建安全消费环境。
走上街头巷尾,走进田间地头,全市各金融机构正在推动全民金融知识普及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力争实现金融风险防范全民参与、全域覆盖。
畅通服务渠道增强服务经济发展力度
我市金融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疫情防控期间,全市金融机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市民金融需求。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心两带六片区”总体布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市各项贷款余额1728.33亿元,比年初增加198.33亿元,增长12.96%,为历年之最。
强化政策落实保障。全市银行机构向疫情保供名单内的76家企业发放贷款10.53亿元,为11535户企业执行延期还本,金额166.05亿元;为7858户企业延期付息36.11亿元,对应贷款金额517.92亿元。保险公司免费为一线抗疫人员提供人身意外类保险保障,保障金额超500亿元。
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十堰银保监分局联合税务部门构建“银税互动”合作机制,为有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公共服务通道,辖内银税合作贷款余额达24.75亿元。为解决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该局向市委、市政府专题报告《关于尽快建立十堰企业融资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议》,得到高度重视,目前平台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